博鱼boyu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新闻资讯     |      2024-04-24 12:02

  博鱼在线登录官网入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府公报2022年政府公报第3期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南府办〔2021〕5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南宁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十五届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加快构建南宁市现代金融体系,科学规划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根据国家金融业改革发展最新部署、《广西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制定本规划。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南宁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有关金融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首府金融经济互动发展开创新局面,为“十四五”时期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升,支柱产业地位稳步攀升。2020年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是2015年末的1.5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2%,比2015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金融业税收收入88.2亿元,居全市各行业第2位;银行业、保险业资产总额达到20294.5亿元、580.57亿元,分别是2015年末的1.3、2.2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达11573.75亿元、16254.06亿元,分别是2015年末的1.4倍、1.9倍;保费收入246.87亿元,是2015年末的2倍;存贷款余额和保险收入增速位居西部省会城市前列。

  金融集聚效应凸显。“引金入邕”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新增持牌金融机构35家(新增银行机构7家、保险机构10家、证券分公司14家、期货分公司4家)。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达126家,三大政策性银行全部落地。高质量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金融机构(企业)162家,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运营中心、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等一批标杆性金融机构落户。南宁市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的排名较2015年末提升5个名次。

  金融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圆满收官。争取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重大平台落地并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0年末,核心区121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开启,109项取得重大进展;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金融创新指数在全国第四批19个自贸试验片区中居第2位,“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建好中国—东盟金融城打造金融开放发展新高地》选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典型案例集》。成为全区唯一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保险创新“双示范区”城市。成功举办2019亚信金融峰会,“南宁渠道”金融内涵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齐增。“十三五”期间,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优服。“十三五”末,南宁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64%,比“十二五”末新增贷款7640.18亿元,占广西“十三五”贷款增量的44.73%,位居全区第1。2020年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4300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85倍;工业企业贷款余额超20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180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超2500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提供各类风险保障115.89万亿元。金融助力抗疫复产成效显著,在全区率先出台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等措施,率先推出复工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进口冷链食品防疫综合保险。全市融资担保在保余额467亿元,融资担保规模、放大倍数均居全区前列,建成政银担风险共担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疫情期间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持续保持在1%以下。

  资本市场发展成效显著。实施企业上市挂牌“三大工程”,资本市场“南宁板块”领跑全区,实现数量提高、质量提高、总量提高。“十三五”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展示)企业2872家;累计新增直接融资3412.58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6倍。在全区率先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基金、创业基金、天使基金支持体系,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赋能产业升级,母基金放大倍数超16倍,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45亿元。债券发行、品种创新等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金融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实施方案》《加快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的若干措施》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涵盖金融机构、市场、平台、人才、服务等各领域的金融规划和政策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在营网贷机构全部清零,金融法治、政策和信用环境全面优化。2018—2020年连续三年获得自治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诚实守信金融生态环境等工作的督查激励,获评自治区金融生态优秀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进入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南宁市金融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均出现新的变化。

  从机遇看,数字化变革正在催生新的金融体系、新的金融场景与新的金融空间,国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发展等将深度改变金融治理能力与发展方式,并重塑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模式,为南宁市金融改革创造了条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国家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等,为南宁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提供了更广阔的新机遇。习赋予广西“四个新”总要求,广西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区,大力实施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科教振兴、强首府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金融与经济发展双向赋能,将进一步催生南宁金融发展的新空间。

  从挑战看,世界步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与中美全面战略竞争,加速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的深刻调整,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多,对金融改革开放与金融安全维护带来了新压力。周边区域性金融中心竞争越趋激烈,给南宁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带来新的挑战。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南宁金融业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金融供给结构有待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待增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撑有待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竞争实力有待提升,金融集聚效应尚未充分发挥,金融人才相对短缺,区域金融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任务面临更大挑战。

  “十四五”时期,全市上下要胸怀“两个大局”,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锐意创新、积极作为、勇毅前行,向东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创新辐射,向南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和东盟国家金融政策,向西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需求,向北吸引各类金融要素流动集聚,努力把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金融加快开放发展优势。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为总抓手,以创造金融高质量供给为主题,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主线,以金融科技和金融人才为支撑,全力实施“123456”金融工程,统筹区域金融改革、发展与安全,构建起有效支撑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代金融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首善之地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坚持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配置融资链,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构建金融与经济融合共生、互促互进的局面。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对金融发展的宏观引导作用,促进政金企良性互动。

  坚持改革开放,科技赋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扩大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持续推进科技安全赋能金融,鼓励金融产品、服务和组织创新,提升金融业竞争力。

  坚持系统协同,安全托底。促进金融要素与信息流、技术流相融合,全面增强金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营造优质金融服务环境,加快构筑从防范到化解、预警到隔离、救助到处置的多道金融安全防线,切实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规划目标,全方位融入新发展格局,建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形成一批突破性标志性示范成果,基本建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开放格局相匹配、区域风险可控的现代金融体系,实现金融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全市金融业发展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金融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支柱产业地位稳固,金融业增加值、人民币存贷款、保费收入年均增速等主要指标在西部城市中排名靠前,金融综合竞争力在国内实现争先进位、赶超跨越。

  金融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首府金融开放首位度持续提升,在绿色金融、保险创新、金融科技等领域形成一批区域标杆性创新成果,面向东盟的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能级大幅提升,加快建成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服务实体取得新提升。金融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力度持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显著扩大,金融服务民生和助力乡村振兴能效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覆盖面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金融资源集聚呈现新格局。打造现代金融产业集群,中国—东盟金融城“一城四区”格局加快成型,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服务机构加快集聚,面向东盟的金融中后台运营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等标志性业态群集聚发展。

  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新优势。金融要素与产业要素相互支撑、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高效联动、境内投资与境外投资双向互通的特色金融要素交易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市场交易能力和辐射范围持续扩大,市场主体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新增上市(挂牌)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直接融资占比稳步提升。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稳健发展。

  金融治理能力跃上新水平。党建统领、法治为基、高效协同的区域金融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区域金融治理能力明显提高。金融创新规范有序,金融科技产业健康发展,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政金企协同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有效运行,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落实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全产业链,不断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层级和水平,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全力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集聚区。高水平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总部集聚区、金融信息服务区、金融营运服务区、科技金融产业区,加快形成“一轴两翼、一城四区”的金融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功能总部、专业子公司,形成区域型、功能型、结算型、业务管理型金融机构总部基地。集聚金融信息管理、开发、服务业态,构建金融大数据、金融云、金融信息产业生态,形成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引聚数据处理、集约运营、业务中心、资金管理、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灾容灾备等中后台营运服务,与“前台”金融总部集聚区联动发展。招聚科技、金融、投资、中介等机构,发展区块链金融、大数据金融,构建“产业+金融+科技+人才”生态体系,创建供应链金融示范区和数字人民币试点。高水平建设一批重要功能区和特色楼宇,完善标志配套服务,集聚面向东盟的金融中后台、股权投资基金、跨境金融、黄金交易、财富管理、金融科技、人才培育等特色金融产业群,健全金融产业体系,带动中国—东盟金融城空间整体优化、产业功能提升。

  推广“448”招商机制,推动各级金融招商组建4人核心团队,即“主要领导+分管领导+2名业务骨干”;实行招商项目“4个1”服务,即“确定1名牵头领导,制定1个推进方案,明确1名项目对接人,建立1个微信工作群”全方位为企业服务;实行“规划研究先行—确定产业定位—构建招商网络—锁定目标企业—制定服务方案—逐企对接落地—后续精准服务—项目绩效跟踪”8步走招商机制,推动精准项目洽谈和持续跟踪落地。

  高质量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与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打造全区金融改革创新示范样板。

  深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完善首府绿色金融体系,服务“中国绿城”全面提质。壮大绿色金融组织体系,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绿色专营机构,扩大绿色信贷规模,引导银行机构支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推动铝加工、食品、化工、林业加工等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绿色发展,加大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成立绿色融资担保公司,为绿色产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绿色企业上市,鼓励发行绿色债券,推动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投向绿色产业和项目,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用于绿色产业。推动碳金融创新,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探索碳金融业务,有序发展碳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等碳金融产品工具;推动设立广西绿色交易所,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交易及新技术交易。支持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跨国企业、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的项目数据资源在邕存储。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和配套制度,建设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评定标准;建立健全绿色金融风险担保、增信、激励机制。推动法人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加强绿色金融对外合作,鼓励企业按照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行为准则“走出去”与东盟开展投资合作,设立合资绿色发展基金。

  搭建“4+2+1”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即四大版块(金融超市版块、股权投资版块、绿色金融版块、政策资讯版块);二套系统(智能模型和决策分析系统);一个中心(基于南宁市数据中台的数据中心),实现涉企政务数据与金融机构(企业)共享,为市场主体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建立绿色项目、绿色企业评定标准,通过系统完成绿色项目、绿色企业认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信贷支持力度,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加速集聚各类优质保险资源,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保险集聚区。建设五象新区保险创新产业园,推动保险机构设立面向东盟的特色型、功能型、创新型的区域性总部、业务中心。建设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搭建面向东盟的保险企业对保险企业(B2B)平台,建立面向东盟大宗保险标的与国内保险机构的对接机制,提供承保、分保活动及保单质押等衍生金融服务,推动形成东盟区域国际保险交易市场。建立多层次跨境保险体系,完善跨境机动车辆保险体系、跨境务工人员人身保险体系、航运保险产品体系、出口信用保险保障体系、出境人员意外保险保障体系和健康养老保险保障体系,服务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创新跨境保险服务平台,设立保险产品与技术创新孵化基地、保险共性技术实验室,推动跨境保险与东盟国家接轨。充分发挥保险功能,聚焦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绿色低碳、乡村振兴、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多样化、特色化保险创新,更好发挥保险“减振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健全“险资入邕”工作机制,建设险资融资企业库、项目库和险资信息库,搭建线上线下对接平台,提升险资运用能力和水平。

  保险全产业链创新行动:建设五象新区保险创新产业园,推动保险区域性总部、业务中心、行业基础性平台集聚。完善保险创新基础设施,建立行业风险数据平台,建设跨境保险创新联合实验室,支持发起设立“智能城市风险研究院”,鼓励开展跨境保险产品创新。

  巩固提升面向东盟的各类跨境金融创新试点,探索以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重点的“跨境通”新模式。打造跨境金融创新综合平台,建设区域性人民币离岸金融、区域性货币交易清算、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支持构建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交易平台、人民币在离岸互联互通平台等,推动开展中国—东盟双边本币业务创新试点,加快推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实施,扩大人民币在对外贸易、直接投资、跨境融资中的使用。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有序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项目,探索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制度,用好用实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业务试点政策。推动驻邕金融机构与更多东盟国家商业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在资金、清算、产品和服务开发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推动跨境金融业务创新,发挥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丝路互联”金融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开展跨境金融产品、模式、机制创新。支持证券、期货、基金等持牌类金融机构面向东盟开展跨境投融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推广跨境金融区块链平台,全力打造“百强千企聚链”工程。支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金融服务建设,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数据信息向金融业开放。

  全力建设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财富管理服务基地、金融信息服务基地、金融交流培训基地,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服务集聚区。建设标志性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重点建设面向东盟的业务营运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信用卡中心、结算中心,发展壮大数据处理、票据管理、软件研发、小语种服务等相关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打造主要面向东盟市场的全国性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和金融产品研发营销中心。建设面向东盟的财富管理服务基地,做大做强现有财富管理机构,争取国际和区域金融机构设立资金管理总部,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设立跨境资产管理平台,重点为面向东盟市场的企业提供运营资产交易、重组、处置等服务。建设金融信息服务基地,推动中国—东盟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向中国和东盟双边的国家级金融信息平台升级,支持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大数据中心,布局发展面向东盟的金融资讯、金融大数据、金融科技等业务,研究、推出并运用中国—东盟货币指数、金融发展指数等若干指数。建设金融交流培训基地,支持办好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集聚一批重大金融培训机构和项目,广泛开展与国内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金融协会、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等战略合作,强化金融培训、智库、会展、联络等功能。

  建设区域大宗商品交易、黄金产业交易、股权投资、产权交易和资本培育服务五大市场,打造面向东盟的特色金融市场枢纽。加快建设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打造集贸易、物流、金融、航运、仓储于一体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探索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打造大宗商品“广西价格”,增强生丝、木材、白糖等优势商品话语权和定价权。加快建设中国—东盟黄金产业交易市场,打造中国—东盟黄金产业园,重点发展黄金珠宝精深加工、设计研发、检验检测、集散配送、跨境电商、展会展示、文化旅游、金融交易、黄金交割仓库等为一体的黄金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国—东盟国际黄金交割库,做大黄金交易交割规模。着力建设与东盟市场互通的区域股权投资市场,培育壮大现有的股权投资机构,大力引进国内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等,推动北部湾股权交易所探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及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建设试点具体业务落地。深入建设区域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北部湾产权交易所探索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试点,支持组建广西交易控股集团,力争形成千亿级的面向东盟的综合要素交易市场。持续完善资本培育服务市场,发挥沪深证券交易所广西基地、大连和郑州商品交易所广西基地等平台作用,打造集联络沟通、融资服务、上市培育、人才培养、辐射周边等功能于一体的资本市场孵化器。

  构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相匹配的金融开放体系,提升首府金融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打造RCEP金融服务先行示范区,主动对接RCEP新金融服务、信息转移和处理等条款,积极发展跨境贸易、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吸引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来邕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探索发展外资新型金融服务,开展新型金融服务监管创新,服务“南宁渠道”全面提质。创新金融服务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金融机构筹组跨境直贷国际银团,为骨干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跨境并购融资。积极探索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帮助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加强中国—东盟金融交流合作常态化机制,进一步服务好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升级版、中国—东盟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等系列高端论坛,支持与东盟各国共设合作发展基金、共建金融人才研学基地,支持金融机构互设。深入开展“走进中国—东盟金融城”系列活动,提升中国—东盟金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度参与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联盟,支持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一体化建设。

  RCEP金融服务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动:加强与RCEP金融规则对接,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面向RCEP成员国集聚国际金融机构,推动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投资、资产管理、信用评级等金融领域在自贸区率先开放,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保险、金融科技等新金融产业,推动人民币双向流动。

  加强金融机构组织建设,壮大机构实力,丰富金融业态,发展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来邕集聚,布局创新型业务中心。支持更多全国性金融机构来邕设立分支机构,布局中后台服务、财富管理、资金运营、资产管理、跨境投融资、离岸金融等专业机构,设立乡村振兴、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专营部门,积极争取资金结算、归集等功能性业务落地。支持具备条件的全国性金融机构来邕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构建多元化业务体系。推动全国性金融机构开展面向东盟的创新性业务,重点在服务贸易领域提供贸易融资、保单融资、仓单、应收账款、多币种清算等业务。积极协调全国性金融机构适度下放特定业务管理权限,培育、提升对外开放能力,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提供基础支撑,更深度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做大做强本土总部金融机构,打造多种业态金融机构聚集群。丰富金融机构牌照门类,着力招引培育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持牌法人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金融法人机构上市、发债,申报理财子公司、科技子公司、投资子公司、债券承销等各类金融牌照,支持地方法人保险公司适时发起设立保险经纪公司、养老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增强资本金实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制,实现县域法人农信社全部改制组建农商行。支持村镇银行差异化发展,增强县域服务功能。支持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发展,支持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规范发展,推动地方交易场所加快转型发展。支持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打造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支持南宁金融集团优化业务板块,补齐金融产业链条,打造区域一流的综合性金融投资集团。鼓励各类金融组织加快数字化转型,形成核心竞争力。

  大力引培金融配套专业服务机构,做全专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引进和培育国内外著名的会计、审计、税务代理、资产评估、信用评级、征信、信用管理、仲裁等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创新行业管理模式,通过产业链有效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引进与国际接轨的保险经纪、保险公估、保险理算、保险精算等保险相关配套专业服务机构,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执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实现专业化经营、规范化发展,形成完整的保险服务链条,发挥综合经营优势。

  推动各类新兴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金融科技产业。打造金融科技产业集群,支持中国—东盟金融城建设金融科技产业园区,支持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依法设立金融科技公司,着力引进大数据金融公司、区块链金融公司、人工智能金融公司、金融服务外包公司、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配套建设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集聚发展一批新兴金融机构。丰富金融科技跨场景应用,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物流金融等新兴金融。运用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和监管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数字新生活的数字化、网络化金融产品服务,探索在支付结算、贷款授信、征信、数字票据、供应链融资、证券投资、保险服务等多样化金融场景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等试点。构建金融与科技协同创新产业生态圈,鼓励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工场等各类创业创新平台共同组建南宁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推动高校、研究机构、金融科技企业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

  框定“白名单”:建立数字人民币使用长效机制,按照消费层级分别框定建立政企联动交易(B端)与消费交易“白名单”。打造数字人民币应用综合商圈:组成集商场超市、日用零售、餐饮服饰、娱乐休闲、旅游消费为一体的综合商圈区域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创新数字人民币“B端”应用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以数字人民币的形式发放政府奖励补贴。

  发挥资本市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五大工程”,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促成金融资源配置到关键领域、重要环节。

  推动后备企业资源库扩容提质,持续构建分层次的后备企业上市梯队,加强优质后备企业的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开展专家智库团服务行动,充分挖掘、整合和聚集后备企业资源。精准扶持企业上市(挂牌),全面实施资本市场县域融智创新工程,实行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完善全链条并联服务机制,依托沪深证券交易所广西基地等上市孵化基地,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挂牌)。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国企上市。有效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支持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所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资源配置服务,为高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和输送优质企业资源。加强资本市场招商,鼓励国有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并购区外上市公司,利用基金等方式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引导上市公司产业项目落户南宁、引导市外拟上市企业迁址南宁培育上市。

  推动上市公司规范治理,实施上市公司核心人员专项轮训计划,引导上市公司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完善内控规范体系建设。加强投资者保护,鼓励和规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鼓励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开展战略性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提升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实施“摘星去帽”行动,稳步推进辖内ST、*ST等高风险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加强政策运用、合规督导、业绩改善支持,贯彻上市公司退市改革方案,建设优质上市公司队伍。

  加强债券发行主体培育,与国际化、专业化市场评级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推动企业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更多符合条件的债券发行主体。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全面提升,县(市、区)、开发区级国有企业有效主体信用评级“零突破”,培育做优一批民营企业发债主体。推动国资国企整合升级,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鼓励通过增资、注资、新设合并、兼并重组等方式,培育企业造血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突出创新债券运用,建立债券融资项目库,强化专业辅导,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科技创新债、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债等创新品种,支持企业赴境外发债融资,积极申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拓宽债券融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险资使用,开展“银行+险资”“券商+险资”等联动,利用险资权益投资降低杠杆率,提升企业险资运用水平。

  强化基金产业融合赋能,促进资本与产业协同发展,构建新兴及优势产业链资本平台,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或发起设立强首府产业基金等,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投资质效,完善南宁市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联动投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放大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重大企业项目、重点产业项目和“专精特新”等科创中小企业。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或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做大做强基金产业集群。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发挥南宁市天使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股权投资基金行业规范发展,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金融大厦,集聚发展优质专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做强做大政府引导基金,积极探索设立私募投资接力基金(S基金)。

  加强期货市场建设,加快推动特色农产品、木材等品种上市,推动设立期货交割仓(厂)库,引导企业利用期货风险管理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积极参与共建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面向东盟的金融服务基地。推动现有交易场所平台转型发展,支持优质交易场所做大业务规模,开展东盟优势品种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业务。创新发展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新兴要素交易平台,力争新兴要素市场定价权。促进期现货联动发展,重点发展期货保税交割、仓单交易、异地流转、期现仓单互认互换等业务,开展“期货+保险”“仓单质押+场外期权”等创新,探索“信贷+套保+基差交易”“仓单+银行+套保”等期现结合模式。

  实施企业上市(挂牌)攻坚工程。完善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管理,建立上市后备企业一流服务机制,实行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促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

  实施上市公司领航发展工程。推动上市公司规范治理,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扶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实施基金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金融大厦,五年引入不低于100家股权投资企业,促进资本与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集聚。

  实施信用债券培优工程。加强债券发行主体培育,突出创新债券运用,优化债券融资管理。

  实施资本市场要素保障工程。完善要素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平台功能,加强人才培育和素质提升以及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依托南宁市资本市场专家服务团队,在提升领导干部直接融资意识、培养资本市场服务理念等方面深入开展常态化培训,推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掌握资本市场最新政策,逐步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理念融入日常工作,提升对重大项目规划策划和筹融资能力。

  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高质量金融供给,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

  加强财政金融联动,形成财政投入高效益、金融支持有保障、经济发展高质量良性互动发展格局。优化升级政金企对接平台,构建高效联动的政金企对接机制,综合采用奖励补助、贷款贴息、投资基金、融资担保、专项债券、PPP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深化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持续完善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等激励机制,争取金融机构在信贷融资、债券发行、股权投资、险资运用、资管计划、资产处置等方面配备更多金融资源,加大对全市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深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改革,以市属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主,其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辅,构建覆盖面广、费率优的多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力,争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股权投资,完善财税奖补、银担合作、考评激励和资本金补充等机制,提高增信和抗风险能力。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拓宽专项债券项目市场化配套融资渠道,积极鼓励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与政府合作。

  “十四五”期间,统筹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持续稳定增加,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按照2或3个百分点利差比例进行补贴,大力推进“普惠性”产品,推动市场主体融资覆盖面显著提升、利率水平明显降低,首贷、续贷、信用贷比例适度提高。运用好“名单制”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战略发展产业信贷支持。

  持续推进政企融资“八大平台”,即广西(南宁)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股权融资服务中心、绿色金融服务中心、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两台一会”中小企业贷款平台、爱南宁企业金融超市、南宁“信易贷”平台。

  全力服务工业振兴,持续创新金融服务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构建现代产业金融综合支撑体系,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和强创新、育品牌、拓市场,建立融资服务专员制度,推动金融机构精准实施“一龙头一方案”“一链条一策略”“一集群一服务”,支持加快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支持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和智能终端核心零部件等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推动铝加工、食品、化工、林木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支持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织密更具包容性的金融综合保障网络,鼓励银行机构增加技改贷款和专项技术研发贷款,扩大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规模,实施制造业专项贷款,力争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发区建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国有企业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保险资金、券商资金、信托资金等进入现代产业体系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提供“投、贷、债、租、证、保”一揽子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创新“政金企”合作机制,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建设、乡村振兴、工业振兴、强首府等战略,建立重点服务企业名单,选派融资服务专员,组建融资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全方位、定制化的精准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融资可得性和效益性,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

  加快供应链金融发展,围绕南宁市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建立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一链一策”打造特色供应链融资模式,构建“核心企业+协同企业+链网式金融”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构建首府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政金企深度合作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深化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供应链票据平台建设,加快对接广西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大力发展供应链票据业务,创新开展动产和权利担保融资,重点推动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开展账单、仓单、运单“三单”标准化融资业务,成立大宗商品贸易服务企业,为大宗商品进口型生产企业提供贸易、金融“一揽子”综合性解决方案。提升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供应链金融事业部,针对性研发培育适配产业链现代化的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银行保理、订单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效率。

  争创供应链金融示范区。因地制宜制定供应链金融配套政策,建设供应链金融产业园区,大力引培专业供应链融资服务机构,吸引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及其配套服务机构集聚。探索推动供应链服务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等联合成立南宁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健全科技创新金融体系,夯实改革创新全面提质金融支撑。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建立科创企业白名单制度,融合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租赁、担保、银行、保险等业态,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融智+融技+投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保险机构设立科技专营机构,支持金融机构试点开展投贷担联动、知识产权质押、仓单、政府采购合同抵押等创新金融产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扩大科技信贷投放规模。完善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大力发展科技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资本补充的研发投入体系,大力支持科创企业改制上市、挂牌融资和发行信用债券。健全创新创业金融服务,更好发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持续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投融资路演大赛、“邕城创客行”“邕城创投会”等一批常态化路演活动品牌。发展符合科创企业特点的征信、评级和顾问服务,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创新创业项目投融资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探索投贷结合等新融资模式。实施创新创业投融资路演大赛,建立常态化人才企业(项目)投融资路演活动机制,打造创新创业投融资路演大赛、“邕城创客行”“邕城创投会”等路演活动品牌。

  推动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推进融资服务提质增效降本。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力度。升级优化应急转贷资金、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工业、外向型和科技创新型等中小微企业转贷资金、风险补偿的支持力度。探索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品种。引导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机构加大投资创新型中小企业。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数量,增加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供给;持续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总对总”合作,推广落实“见贷即保”和“见保即贷”等批量合作模式。健全常态化多层次的政金企对接机制,持续开展融资服务直通车进县(市、区)、开发区活动。提升数据资源质效和金融服务精准度,完善金融领域涉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与应用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手段,创新信用贷款产品和提高效率,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惠民利企”。

  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精准“滴灌”工程:深入开展首贷户拓展行动,组织金融机构集中开展信贷营销活动,提升民营企业信用贷款比重。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供需对路金融产品,拓展企业线上融资对接渠道,缩短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链条。

  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广度与深度。升级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六大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健全适合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体系,升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争取到2025年末创建一个信用县(市、区)。健全县域金融组织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色支行或网点。加强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加大对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的信贷投放,强化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融资保障,加大对林业、糖业、生猪等产业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融资支持。推进农村资源与资本有效对接,用好脱贫地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支持涉农企业直接融资,推广乡村振兴票据。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支持拓宽农村资产抵押质押物范围。成立由国有平台公司控股的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深化银保担合作,健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大力开展农业保险,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支持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稳步开展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支持开展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等,发挥“保险+期货(权)”作用,推动落实农业再保险制度。

  依托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持续开展农村信用“四级联创”,每年各县(市、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面比例均不得低于50%。推动各涉农金融机构应用升级后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和农村信用“四级联创”成果加大对农户授信支持、简化贷款流程和手续,落实各项金融支农惠农政策。

  适应群众多样化民生需求,建立健全广覆盖、分层次、差异化等民生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失业人员、城镇低收入家庭、、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金融支持,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大力发展创业担保贷款。稳妥发展消费金融,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推动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提供包括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多样化健康保险产品,深入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

  健全多维度数字化的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提升金融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管理和风险处置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推进地方金融活动依法依规纳入监管。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充实监管和风险防控力量,提升金融系统干部队伍监管能力,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南宁市地方金融监管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作用,推动建设中央驻邕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监管、公安、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和风险防控协作机制,提高跨行业、跨市场、跨部门的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加强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支持司法机关根据需要设立金融公诉和审判机构,鼓励建设金融仲裁等金融纠纷调解机构,一站式解决金融领域矛盾纠纷。

  坚持源头管理和规范监管并举,切实提升地方金融监管力度与水平。以提质减量、分类监管、信息共享为导向,强化年检年审、考核评级和风险排查。压实地方金融组织主体责任,规范公司治理,适度杠杆经营,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综合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渠道,提高地方金融监管透明度、数字化监管能力、法治化水平。强化金融统计监测分析,用好各类金融统计平台和金融基础数据库。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动态管理,引导僵尸、空壳、失联的地方金融组织出清,实现减量增质。推动南宁市行业协会、融资担保行业协会等地方金融行业自律管理,支持整合优化现有地方金融行业协会资源,探索成立南宁市地方金融组织行业协会,实现自律监管、他律监管协调运行。

  坚持底线思维,精准处置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和国有企业债务约束,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深入开展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强化债券存续期管理,防范纾解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妥善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防范化解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加大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全面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建立健全资金监测、宣传、排查等长效处非工作机制,深入实施防范非法集资网格化服务管理,持续推动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加大非法集资清理排查和举报奖励力度。全面完成以网络借贷风险整治为主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任务。依法保护金融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防范新兴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网络安全、数据权属及个人隐私保护。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逃废债务、内幕交易、非法证券、非法保险、非法期货等非法金融活动,做好反假币、反洗钱工作。

  2020年12月,南宁市地方金融监管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是广西首个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科学防控金融风险的平台。截至2021年10月,全市已纳入平台监测的企业超过11万家,归集网络舆情等数据831万余条,提示预警企业风险信息5000余条。

  “十四五”期间,平台将按照“一个中台+两个系统(预警系统和监管系统)+N个场景应用”的架构,进一步整合政务资源数据、互联网舆情信息、地方金融监管信息、征信信息、银行异动信息等,深化区块链与地方金融监管大数据的技术融合,通过大规模、高频次的数据分析,搭建风控模型,实现异常行为提示、全息风险画像构建、多方督查取证等功能,对潜在的地方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和预警。

  优化金融信用环境,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夯实现代金融人才基础,营造优良金融生态环境。

  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金融信用环境。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组织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开展行业主体信用综合评价,规范划分信用等级,建立地方金融领域重点人群及信用服务机构信用档案。加大地方金融组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力度,探索推进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信用服务机构共享整合机制。全面推广事前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推动信用评价结果运用,构建社会力量参与的信用协同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地方金融组织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制度,依法依规开展联合奖惩。开展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加大对严重失信问题治理力度。健全行业信用修复机制,鼓励信用修复。拓展信用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建设推广使用南宁“信易贷”平台并升级完善,推动南宁市诚信卡用户贷款“绿色通道”服务博鱼boyu,提升金融领域信用便民惠企水平。

  升级南宁“信易贷”平台:与国家、自治区“信易贷”平台对接,不断深化“信易贷”服务功能博鱼boyu,扩大“信易贷”规模,建立地方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缓释或风险补偿基金,在政策扶持、资金补助、行政审批等领域给予守信企业支持和优惠。

  进一步完善金融网点布局,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完善支付体系建设,深化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丰富移动端金融服务手段。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积极拓展农村移动支付线上线下应用场景,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支付系统、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等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全覆盖。强化金融科技支撑,鼓励金融机构深挖科技创新潜力、加大数据整合力度,基于线上渠道、远程服务等方式畅通金融“绿色通道”,提升人民群众和中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引导金融机构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加强信息披露,有效保障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消费者权益。督促金融机构规范营销宣传行为,完善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调联动机制,多渠道、全方位开展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教育活动。开展南宁市居民金融素养提升工程,搭建“金融防护安全网”,打造“金融安全百宝箱”,从金融风险预防、金融权益保护、理财规划等方面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提高居民金融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开展南宁市居民金融素养提升工程:创新演艺宣传,文娱汇演、公益展览、公共教育、学术交流等宣传形式,以防范非法集资“七进”活动为主要载体,从金融风险预防、金融权益保护、理财规划等方面提升南宁市居民的金融素养,自觉非法金融活动,守护好居民“钱袋子”。

  开展“理性投资从我做起”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有机结合,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中小投资者教育活动,宣传普及投资者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帮助中小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认识投资风险并掌握风险防范措施。

  搭建“金融防护安全网”。大力实施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社会群众、各类机构组织积极举报非法集资线索,构建覆盖全市的工作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打造“金融安全百宝箱”。编制囊括金融常识、常见风险、实例案例、服务与监管渠道等的金融安全指引手册;拍摄“短频快”金融科普短视频,讲述身边的金融陷阱,揭露金融套路骗局,分享金融风险防范经验,进一步提升居民风险防范意识能力。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博鱼boyu,发挥金融人才的服务支撑引领作用,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金融人才。提升领导干部金融素养,实施急需紧缺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党政机关和金融机构人才挂职交流机制,组建南宁金融人才库,开设“邕城金融家”论坛,鼓励金融机构在高校设立人才基地、研究院、金融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机构,大力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依托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广西金融行业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会、在外广西籍杰出人才回乡交流活动等平台资源,创新政府雇员、职业经理人等引才模式,完善待遇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吸引力。落实支持金融人才发展十条措施、“1+6”人才政策、“强首府人才新政18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完善金融人才公寓政策,依托“智慧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强化补贴申领、税收支持、子女就学、医疗服务、买房落户等服务保障,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

  实施急需紧缺金融人才培养计划:用5年时间重点培养自贸试验区建设、保险创新、绿色金融、资本市场、科技金融等方面100名以上急需紧缺金融人才,完善急需紧缺金融人才培养、选用、激励、评价体系,打造金融人才工作品牌,着力推动我市金融重点改革攻坚任务落地。进一步整合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研究智库、委培机构等各方资源,通过实施建立急需紧缺金融人才库、开设“邕城金融家”论坛、建立金融顾问制度、打造共享课程和精品讲师团等计划促进培养成果进一步落地延伸。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导向作用,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实施保障,全力完成本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金融领域的重大方针政策、战略规划和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推动党的领导融入金融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金融工作定期向各级党委汇报,研究金融重大问题,部署推进地方金融发展与稳定的重点工作。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建立地方金融企业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常态化机制,强化对重点机构、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监督。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塑造南宁市金融品牌文化,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加强权威、真实、可读性强的金融宣传,不断提升金融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加强财政和金融统筹联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快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与重大工程。优化要素配置,各县(市、区)、开发区为规划实施提供空间保障和要素投入。进一步完善县(市、区)、开发区金融财税体制和金融招商工作机制。

  把握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重大历史机遇,争取更多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在南宁落地。加强市级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强化金融与财政、发改、工信、科技、商务、住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领域和区域政策协同。同步适当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共同在服务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利用、金融改革创新、风险防范化解等重点领域,形成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合力。

  强化年度重点工作与本规划衔接,合理设置年度目标,建立规划实施绩效考核机制,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专项监测,对纳入规划的指标、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进展定期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建立规划调整修订机制,根据宏观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情况,对规划目标进行必要的动态调整,确保规划实施科学有效。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嘉宾路1号技术支持:0771-5713443(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问题)